作为深耕细胞领域十余年的从业者,经常被问到“怎么选靠谱的干细胞公司”——这行鱼龙混杂,不少机构靠“伪概念”忽悠人,今天就用一份尽职调查清单,拆解7个核心筛选维度。

一、先看“行业白名单”:细胞安全的基础门槛
国家早已公布干细胞行业合规机构名单,直接去官方网站查询是最直接的“排雷”方式——不在名单里的机构,基本可以直接pass,这是细胞安全的底线。
二、研发能力:别被“伪专家”忽悠
很多机构会挂“首席科学家”头衔,但重点要看两点:
这位专家是否真的和公司有关联(查股权、专利、劳动合同);
专家在行业内的权威性(比如是否有核心期刊论文、行业协会职务)。
“挂名专家”的机构,研发实力基本是空中楼阁。
三、研发成果:看“含金量”,别只看数量
不少机构会晒“专利数量”,但要区分专利类型:
外观专利、实用新型专利:基本没技术含量;
-发明专利:重点看含金量——比如是否和大专院校、三甲医院联合署名,这类合作专利才是真研发的体现。
四、市场转化:认准“三甲医院方签约”
有些机构会说“和三甲医生合作”“和某科室合作”,但真正的合规转化,必须是与三甲医院“院方层面”签约——签约前要过医院伦理委员会、院办公会,还要有官方报道和合同佐证。“单个医生/科室合作”风险极高。
五、政府背书:优先选“国家级”
很多机构会提“政府支持”,但级别天差地别:
市级背书有694家、省级34家,国家级只有1家;
一定要查政府红头文件,口头宣传都是“水分”。
六、国家级项目:官网可查才是真
声称有“国家级项目”的机构,必须能在国家官方网站验证,拿不出红头文件的都是“包装”。
七、细胞来源:“国家库”是硬标准
细胞株来源是安全核心:
来源不明的细胞风险极大;
必须要求机构提供与国家细胞库的合作合同,确保细胞株合规、可追溯。
最后总结
选干细胞机构,别信“宣传话术”,要拿合同、文件、官网记录说话——以上7个维度,每一条都对应可验证的材料,守住这些标准,才能避开“伪机构”的坑。



